
9月5日,山西建筑產業現代化瀟河園區1號聯合廠房建設現場,隨著起重機吊臂的延伸,一根大型鋼構被平穩地放在成臺上。1號聯合廠房建成之后,一張張鋼板將在這里變成裝配式超高層住宅、大跨度橋梁、市政場館等建筑的鋼結構部品、部件。作為省內目前唯一的國家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我省及綜改區的重點工程,山西建筑產業現代化瀟河園區的高質量建設已成為綜改區堅持創新驅動、綠色發展,實現從“制造”向“智造”轉變的產業轉型發展的縮影。
1號聯合廠房將于明年5月投產
山西建筑產業現代化瀟河園區內一片緊張忙碌的情形。就在記者到現場采訪的當天,山西建筑產業現代化瀟河園區正在組織由甲方、施工方和監理方召開的第19次項目建設協調例會。作為我省和綜改區的重點轉型項目,山西建筑產業現代化瀟河園區每周都要召開一次例會。每次例會的核心內容幾乎都是圍繞加快推進項目進度的問題。
山西建筑產業現代化瀟河園區從今年6月底正式啟動樁基工程,在不到兩個半月的時間內,2900多根預應力管樁的目標已經完成超過90%,承臺也已完成60%。即便如此,面對明年5月份投產的目標,山西瀟河建筑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澤峰仍然覺得需要繼續加快進度。“10月底要完成1號聯合廠房的地面硬化,12月份要完成廠房外墻立面的建設,任務相當緊迫。”張澤峰說道。
作為我省目前唯一的國家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張澤鋒希望借助綜改區發展的東風,將其打造成引領省內建筑產業升級的標桿和裝配式鋼結構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據介紹,山西建筑產業現代化瀟河園區是建筑產業現代化園區首個開工的項目,主要內容包括鋼結構產業區、建筑裝配產業區、機電一體化產業區、裝修一體化產業區、綠色建材產業區、倉儲物流會展區以及相應的辦公生活配套設施。規劃占地總面積80公頃,擬投資36.5億元。
首期開工的鋼結構產業園,占地23公頃,投資10.5億元,建設內容包括鋼結構生產廠房兩座、辦公樓和員工公寓,1號聯合廠房總建筑面積7.6924公頃,2號廠房總建筑面積3.2019公頃。園區建成后,預計年產值為18億元,年收入15.4?億元。
“當前國家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我省也出臺了具體的《實施意見》,我們就是要借助綜改區轉型發展的便利條件,實現傳統鋼結構行業的技術創新,通過信息化管理、智能制造技術在生產全過程的融入,實現鋼結構加工關鍵核心技術的顛覆性突破。”張澤峰介紹,以往我省在建設超高層建筑、大跨度橋梁時,由于省內建筑企業受技術和生產條件的限制,只能依靠外省企業生產鋼結構。“1號聯合廠房建成投產后,這些問題都將迎刃而解。”他說道。
用裝配式建筑將實現節能環保
這份自信無疑與高科技的支撐和技術突破密切相關。“主要是運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技術,運用3DGIS+BIM技術手段,實現數字化車間的獨立;運用工業機器人、RFID識別、工業大數據分析等‘工業4.0’先進模塊進行生產和管理,實現智能化制造。兩座廠房投產后可年加工中高端鋼構件20萬噸。”張澤鋒介紹,該園區在建設過程中,廠房采用了“5+1+3”的布局,也實現了噴涂、包裝車間的獨立與共享。“投產后所有的鋼構在生產過程中每完成一道工序,都會貼一個二維碼。“如果哪道工序有問題,掃一下二維碼就可找出責任人。”他表示,“鋼構出廠時,還會貼溯源二維碼,以確保裝配式建筑的工程質量。”
張澤峰介紹,與傳統建筑不同,裝配式建筑是用預制的部件在工地進行裝配而成的建筑。“簡單地說,就像是搭積木一樣,把一些模塊進行組裝從而形成一個整體建筑。工廠預制好的建筑構件運來后,在現場工人們按圖組裝,工地上不會出現大規模水泥、抹灰、砌墻等濕作業。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大量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另一方面也能夠減少因建筑施工形成的噪音和揚塵污染。”他說道。
事實上,在山西建筑產業現代化瀟河園區的施工過程中也是這樣做的。“1號聯合廠房在建設過程中,使用的都是裝配式鋼結構,工人只要按照圖紙便可迅速組裝。相較于傳統建筑,采用裝配式建筑不僅能夠節省更多的資源,還可以縮短建設工期。其他廠房和辦公樓、員工公寓,也將采用這種建筑方式。”山西五建瀟河項目部負責人說道。不僅如此,該園區為實現環保作業,在1、2號聯合廠房之間將建設噴涂車間,所有噴涂作業都在室內完成。為實現節能目的,廠房的屋頂光伏發電覆蓋面積也將達60%以上。
在實際施工中,該園區也將環保和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該項目為鋼結構廠房,占地面積大,點多面廣,管控項較為分散且協調難度大,但山西五建瀟河項目部在建設之初便以“開工高標準,過程常態化,完工即精品”為自我要求。項目部在面對諸多內外部難題之時,化壓力為動力,抓質量保安全,努力確保項目保質保量、高速高效完工。為確保順利交工,項目部以工程總進度為主線,緊抓節點控制,合理優化施工組織方案,確保各施工環節有效銜接,努力提高施工效率。通過定期的周會、協調會、不定期的專題會、現場會、技術會等形式,及時協調解決工程施工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使工程進展始終掌握在可控范圍內,有力地推動工程建設向前邁進。
從普通制造走向智能制造
山西建筑產業現代化瀟河園區的推進速度與綜改區按照轉型項目建設年部署,緊緊圍繞建立現代產業體系和營造“六最”營商環境,大力創新體制機制,強力推進項目建設的一個縮影。“無論是推動項目落地前的準備工作還是項目落地后手續的辦理,綜改區都為企業提供了全方位優質服務。”張澤峰說道。
該園區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因有110KV高壓線路途經園區,高壓鐵塔正好位于園區內,且該條高壓線路地跨太原、晉中兩市,在管理上也屬于晉中管轄。“以前我們在別的地市搞建設時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一條高壓改遷拖了一年多才解決,嚴重影響了項目建設進度。”起初,張澤峰還擔心該高壓線路改遷會拖很長時間,但綜改區的辦事效率證明了他的擔心是多余的。經過綜改區瀟河產業園區協調,在短時間內便解決了高壓線路改遷問題。
對于施工手續辦理,山西瀟河建筑產業有限公司綜合部部長楊謙更是印象深刻。楊謙全程負責山西建筑產業現代化瀟河園區的手續辦理,“當初辦理相關手續的時候,幾乎每天都會接到綜改區項目促進部和瀟河園區相關負責人的電話詢問手續辦理進度,是否遇到需要協調解決的問題。除此之外,他們還提出了很多指導性的建議,讓我們少走了不少彎路。”楊謙表示,去窗口辦理手續的時候,各窗口工作人員服務態度非常熱情,“現在我們都成了朋友了”。
蓋房子也能像汽車制造一樣實現工業化和標準化,這無疑是建筑業的一次革命。作為我省目前唯一的國家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山西建筑產業現代化瀟河園區尋求對行業傳統加工模式的顛覆性突破,也是綜改區堅持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的縮影。在山西省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結果中,綜改區占全省高新技術企業數量30%以上,正在實現從“制造”向“智造”轉變的產業轉型發展。 晨報記者喬建彬
下一條:山西五建集團精心打造壽陽縣公共服務PPP項目 【返回列表】